流言说:中国是避孕药消费第一大国,不仅人吃,且发明了水产养殖等新用途。避孕药环境污染可导致野生动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学者对饮水里雌激素干扰物研究发现,23个水源都有,长三角最高。另外,它们作为持久污染物,一般水处理技术去不掉;人体积累,后果难料。
环境雌激素包括天然雌激素和人工合成雌激素。天然雌激素指动物和人体内正常分泌的雌激素,同时还包括一些植物性雌激素和真菌性雌激素。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如口服避孕药和一些用于促进家畜生长、催乳的环境化学污染物也具有与天然雌激素相类似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类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因此环境雌激素的存在并不能说完全由人为导致。
环境雌激素的效应强弱和浓度水平决定对人体是否有害。仅仅标注浓度水平甚至只说“有、检出”是不负责任的,要综合考虑化合物在水体中的浓度水平和它的毒性效应强弱。
事实上,由于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检测精度大幅提高,原来浓度很低而无法被检测到的物质也能被检测出来。因此“检出”并不一定指环境中这类物质增多,而是意味着检测技术提高了。理论上只要检测手段无限先进,任何存在的物质都能被检测出来。如果提到“未检出”,必须要给出检测方法和检测限,否则是不科学的。
可以肯定的是,喝这样的自来水不能避孕。每颗避孕药含乙炔基雌二醇约20~30 微克,假如水中的乙炔雌二醇浓度为1纳克/升(0.001微克/升),并假设水体中的乙炔基雌二醇能够100%被人体吸收,那么你得在很短时间内喝完2万~3万升水才能达到口服一颗避孕药的效果。显然你也不用避孕了,早就被撑死了。因此饮用水的雌激素含量在目前是根本不需要担心的。
就目前环境中的雌激素浓度而言,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远低于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环境雌激素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影响仅局限于实验室研究或重污染水体,涉及到的雌激素浓度是很高的,一般都在微克/升以上,是水源水中的浓度的几千倍以上,目前尚未有研究确证纳克/升数量级这样的低浓度环境雌激素对鱼类的影响。
对于人体健康,科学家仅仅只能猜测可能性(因为不能拿人做实验),尚在进行大量追踪观察研究。退一步说,即使人不慎饮用了微克/升以上浓度环境雌激素的自来水,也不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对这类物质在人体中的积累和长期毒性不需担心。(答案整理自流言百科)
举个栗子
建筑工地上施工员,闲暇时弄个博客打发时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中小学在线教育和教育资源网站 2021-03-10
- 无人超市是否靠谱 2018-10-21
- 举个栗子:计量时间,人类出过哪些招儿? 2017-12-31
- 举个栗子:“雪国列车”在现实中能造出来吗? 2017-12-31
- 举个栗子:为什么中国人好赌博? 2017-12-31
- 举个栗子:每个人都可能是脑残粉? 2017-12-31
- 举个栗子:美到窒息的创意沙滩画,还是3D的? 2017-12-31
- 举个栗子:人体直接暴露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 2017-12-31
- 举个栗子:热水烫洗餐具能消毒吗? 2017-12-31
- 举个栗子:夏季带宝宝出游应该带哪些必备药品? 2017-12-31